探索的意义在于发现---人类首次拍摄到黑洞照片
根据中国航天消息,首张黑洞照片于2016年10日晚上9点面世,向世人展示了其神秘而富有魔力的个性,由于黑洞的复杂环境特性,想拍黑洞的照片可谓难上加难,在经过漫长的岁月及技术沉淀,日前终于可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,并经过两年的冲洗,才将黑洞的照面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专家解释:我们看黑洞就像站在地球上看一只放在月球表面的橙子一样。
2019年4月2日,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发布了一则简短的通知。
通知提到视界望远镜项目(Event Horizon Telescope,简称EHT)将和中国科学院一道,发布一项“来自于EHT的最新重大成果”。
正在舆论猜测之际,4月5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称:首张黑洞照片目前正在最后“冲洗”阶段,其问世已进入倒计时。
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上9点整,中国科学院将宣布一项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。
在经过百年的探索后,人类即将揭开黑洞的神秘“面纱”。
黑洞最早的写生
18世纪,英国地理学家约翰·米歇尔(John Michell)便已经意识到:宇宙中有致密的天体,可以达到滴“光”不漏的程度——密度大到连光都完全无法穿透。
1968年,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翰·惠勒(John Archibald Wheeler)正式提出,将这样的天体称作“黑洞”,它们自身不发光,但能吸入所有一切,不管什么都无法逃出。
多年来,天文学家也只是基于物理学定律和基本假设,用计算机模拟黑洞的真容。1978年,利用电脑模拟产生的数据,天体物理学家让-皮埃尔·卢米涅(Jean-Pierre Luminet)用钢笔和印度墨水绘制了第一幅模拟黑洞图像。黑白的图像展现了落入黑洞的扁平物质,它看起来并不平坦,因为黑洞强大的引力,使周围的光发生弯曲。
40年来,科学家也已看到了黑洞的一些边缘证据,比如物质落入黑洞时,会因摩擦和引力作用形成一个巨大的高热吸积盘,就像是抽水马桶放水时产生的旋涡,将所有物体都吞噬掉。